文明闪耀的校园
——金沙2004路线js5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纪实
■本刊记者 王文静
通讯员 王林清
2015年2月28日,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,公布全国文明城市(区)、文明村镇、文明单位名单。金沙2004路线js5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。获此殊荣,是金沙2004路线js5科学发展、和谐发展、创新发展、特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,是金沙2004路线js5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扎实推进、努力工作、创新发展的又一丰硕成果,标志着金沙2004路线js5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跻身全国文明单位的最高荣誉榜。这是金沙2004路线js5万余名师生员工的光荣和骄傲,更是金沙2004路线js5人在新的征程中不断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。
沐浴“文明阳光”,创建“精神家园”。多年来,金沙2004路线js5一直秉承“厚德至善、励学笃行”的校训,坚持“立德树人、追求卓越、务实创新、科学发展”的理念,遵循“精神文明重在建设”的原则,以人才培养为根本,以教学科研为中心,把文明创建与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紧密结合,实现了人才培养、教学科研、社会服务、文化引领等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。学校办学满意度、社会知名度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。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强力推进,教学、科研、人才工作成果丰硕,萍乡地方文化保护与研究彰显办学特色,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,生态校园建设日新月异,节约型校园建设成效显著,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常抓不懈,文明之光闪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。
高度重视,健全机制,引领文明创建
近年来,金沙2004路线js5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,将创建作为一项全局性、基础性、长期性的工作来抓,加强顶层设计,健全机制,引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。
组织保障到位。学校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。建立了校、系(部)两级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,经常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;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,党政齐抓共管,部门各司其责,全员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。根据上级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考核标准,制定工作方案,把创建文明单位与加快学校发展结合起来,通过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,讨论研究并制定工作计划,严格按照“谁主管、谁负责”的原则,实行一级抓一级,层层抓落实,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,使校园文明创建工作做到“事事有人抓、件件有人管”。从而做到了组织保障到位、人员组织到位、责任落实到位。形成了“全校动员、上下联动”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。
加强制度建设。学校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、年度党政工作要点以及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。编制了《金沙2004路线js5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方案》、《金沙2004路线js5文明创建工作制度》和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计划等,建立了文明单位、文明家庭、文明职工、文明班级、文明寝室等考核办法及评比制度。将文明创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同部署、同落实、同考核,并将考核结果应用到绩效奖励中,确保文明创建工作落到实处。
加大经费投入。学校每年划拨精神文明建设专项经费,用于校园楼道文化、VI视觉标识、公益广告、好人榜等的制作建设,营造良好的文明宣传氛围。设立专项经费,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物业公司,进行后勤社会化服务改革,创建干净、整洁的校园环境。拿出一定的资金奖励优秀文明单位及文明职工。近年来,学校还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及市级相关部门专项经费支持,用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,确保了文明创建工作顺利推进。
全员参与,齐抓共建,构建文明校园
明确创建活动的出发点,找准创建活动的切入点,把握创建活动的落脚点,打造创建活动的闪光点。金沙2004路线js5师生员工全员参与,齐抓共建,通过开展学习型单位建设、志愿服务活动、道德讲堂建设等,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与活动载体,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动,构建了一道创建文明校园活动靓丽的风景线。
以学习型单位建设为抓手,大兴学习之风,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人。学校加强校党委和系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,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,以领导干部为重点,以教职工党员为主体,建立长效机制,强化理论学习,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。制定了《金沙2004路线js5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实施方案》,坚持校、系党委理论中心组每月一次、教职工和党员学习半月一次的学习制度。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。以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为依托,以交流讨论和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,通过教研活动、教职工政治学习、党员组织生活、学术讲座等形式,积极开展学习交流和学术研讨,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认真开展好读书活动。学校每年定期开展“读书月系列活动”,定期举办读书主题讲座和主题读书签名、荐书留言、图书展、读书摄影大赛等活动,增强了教职工的创新力、发展力,营造了书香四溢的校园文化氛围。
以道德讲堂等场所为平台,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,用道德的力量教化人。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,以道德讲堂、学术报告厅、音乐厅等为平台,大力开展道德经典、箴言诵读比赛,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等活动,营造浓厚的文明风尚传播氛围,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 积极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,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讲堂活动,凸显“奉献”、“师德”、“勤俭”等主题,师生全员参与,充分发挥“道德讲堂”教人化心的作用,提升师生的文明素养。大力开展推荐“身边的好人好事”工作,引发全校师生“向善于行”的校园风气,好人好事层出不穷,凡人善举不断涌现。近年来,学校涌现出放弃优越条件,赴偏僻山村支教的“最美乡村教师”曾祥志、朱文君、邬若曦;不受金钱诱惑,主动退回银行卡多出3万元的李学鹏;“真币换假币”获奖后又“捐助白血病小女孩”,登上中国好人榜的习志鴻等,都在默默无闻地诠释着好人的善行和义举。
以志愿服务活动纽带,弘扬雷锋精神,用奉献服务的力量感染人。学校积极组织开展“春蕾计划”、“麦田计划”及“农村教育烛光行动”等关爱活动;深入开展科技、文化、卫生“三下乡”志愿服务等活动,积极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,弘扬雷锋精神,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。近年来,组织10000多人次志愿者参与文明创建、警民共建等活动。开展“关爱生命、情满校园”无偿献血活动,2000多人次师生无偿献血50多万毫升,荣获“全国无偿献血工作促进奖”。每年开展“学雷锋树新风创佳绩”主题教育活动,表彰校级“雷锋班”, 12级中本班荣获“江西省雷锋班”称号。参加了全市爱心送考活动,并组织志愿者服务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、全省少儿舞蹈大赛、全省第三届国际标准舞锦标赛等活动。着力打造品牌工作,推动“三千实践工程”建设。多年来,我校实施了“千名大学生献爱心共建和谐校园”、“千名大学生进社区共创文明城市”、“千名大学生走村串户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”等活动,我校青年学生纷纷走出校园,开展四进社区、三下乡、交通协管、文明劝导、关爱老人、关爱特殊儿童、关爱生态环境以及爱心送考、捐赠爱心图书等公益活动,突出了实践环节,提高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,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培养。成立了以金沙2004路线js5法律援助中心、网络爱心超市、义工团为主体的义务服务阵地;创新活动载体,提供实践平台。在以“三千实践工程“为重点的同时,我校还组织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。如建立爱心超市、爱心中转站,开展“变废为宝”、“环保行”、义务支教活动等等。学校还广泛动员,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,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。在全校掀起了“我为学校创建争光,我为萍乡争创添彩”的热潮。
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,提高师生审美情趣,用文化的功能锻造人。学校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,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,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,提高师生审美情趣,用文化的功能锻造人。
着力推进文化育人工程。为了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,以提升文化品位、优化育人环境、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题,以践行“厚德至善、励学笃行”的校训为着力点,打造以“学生素质拓展计划”、“校园文化艺术节”、“社团文化节”、“科技文化创新”等为载体的主题性校园文化建设系列品牌活动。校园文化活动渗透、覆盖到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,使学生在广泛参与和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培育。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,充分展示了师生精神风貌,凝聚了师生精神动力,塑造了校园文化品牌,更加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的激情,师生文明建设工作实绩显著,并先后荣获各级各类活动奖励。2013年、2014年学校机电系学生黎微、谭新分获首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比赛二、三等奖,并获“优秀组织奖”;艺术系学生周洋、王梓诚、潘丽欣、陈威的作品入选中国国际大学生设计双年展。在“我的中国梦”第二届江西省青年教师音乐舞蹈电视大赛中,游建辉老师演唱的歌曲《我爱你,中国》获高等院校专业组一等奖等等。
精神护航,文明保障,彰显文明硕果
金沙2004路线js5将精神文明创建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,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之中,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,全面推动了学校科学发展、和谐发展,教育教学成果丰硕。学校近几年来在省级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、党建工作评估、教学工作评估、教学实验室评估、图书馆评估、思政课教学评估、师资培养工作评估、招生就业工作评估、学生管理工作评估等均获优秀。先后多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、科技部全国“十佳优秀培训基地”、共青团中央“全国五四红旗团委”、 “全国无偿献血工作促进奖”、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、江西省高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、江西省校务公开先进学校、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、江西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。
文明硕果香满园,芳菲竞艳创新篇。目前,全校师生员工正以此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为契机,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,再接再厉,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,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,为进一步提升校园文明程度,彰显全国“文明单位”特色风范,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萍乡,辐射周边,面向全国,以工学为主干,文理为基础,多学科协调发展,师生有特长、专业有特色、省内有作为、国内有影响的应用型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。